【核心阅读】1月25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省政协主席班子成员参加会议,12位委员代表省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个人作大会发言。会上,李银峰同志作了题为《建设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打造云南旅游新的增长极》的发言,发言首先分析了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发源地所具有独特性资源优势,从规划、人才、品牌打造,潜力挖掘、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针对问题,从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统筹编制专项规划、组建茶企联盟、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建设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打造云南旅游新的增长极提出建议,在参会领导同志及广大委员中引起广泛热议和深刻共鸣,中国日报网、云南政协报聚焦报道,该发言稿在临沧市政协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获得广泛转发和点赞。
建设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
打造云南旅游新的增长极
李银峰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澜沧江流域分布着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3州(市)集中了澜沧江流域最优质的茶叶原料基地,是全省、全国重要茶叶产区,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业综合产值占全省的70%。这一区域内有云县白莺山、双江勐库大雪山、八达大黑山等野生茶树群落,有鲁史古镇、易武古镇、青龙桥、神洲渡等众多茶马古道遗存,形成了“冰岛”、“昔归”、“景迈山”、“老班章”等名扬海内外的“普洱茶”和“滇红茶”等知名品牌,拥有不可复制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无可比拟的资源禀赋,具备“依托澜沧江流域名山大川、古树名茶优势,推进茶文化旅游发展,打造云南旅游增长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但是,在统筹澜沧江流域茶旅融合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划统筹不到位。澜沧江流域名山大川、古树名茶间缺乏统筹茶旅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机制,区域间存在无序竞争、不良竞争、企业内卷等现象,相互拼区域、拼山头、拼古树,融合度不高,市场良莠不齐、产品真假难辨,导致辨识度和公信力不足,优质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人才培养不协同。茶文化旅游涉及茶叶和旅游相关领域、专业、学科协同发展,目前澜沧江流域没有形成大规模、连续性的茶事活动,缺乏茶叶种植、制作、营销、旅游规划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区域团队合作不紧密、不协同。三是品牌打造不响亮。名茶资源、茶旅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做品牌、带初制、连茶农”能力不足,茶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低,存在“大产业小产值、大品牌小市场”现象,品牌的“边际效用”递减。四是潜力挖掘不深入。部分茶企更注重商业利益,忽视文化内涵,茶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可持续性,历史文化保护、非遗传承人培育、非遗产品影响力等挖掘研究零散,深度、广度不够,茶文化外溢效应不强。五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古树名山综合交通网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茶马古道需要修复,特别是串联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3州(市)名茶山头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和餐饮、住宿、娱乐等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成为各地茶商的向往之地,成为云南茶文化旅游的“明星产品”和旅游增长极,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树立“云南茶都是好茶”的理念,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议省级统筹、合理分工、区域协同,利用独有的品种资源、独特的茶树生长环境、独到的普洱茶特性,打造“地理标+企业标”的区域公共品牌,有效避免无序竞争,提升区域品牌公信力,把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茶叶生产中心、交易中心和新的旅游中心。
二是编制茶旅融合专项发展规划,打造“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茶旅精品线路。建议省级统筹、相关州市配合,系统谋划、一体规划、整体打造,把茶文化旅游纳入云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编制以澜沧江流域为主轴,古树名山为引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茶旅融合专项发展规划,以点连线、以线串珠、以珠带片,形成古树名山茶旅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通过打通堵点、提质改造等形式,建设古树名山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内连外通、通江达海、主支线贯通的路网格局;同步推进茶文化、茶体验、茶庄园、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形成“聚合”效应,丰富滇西南—澜湄国际旅游区的内涵。
三是组建茶企联盟,打造云南茶旅IP。建议请省级文旅企业牵头,组建澜沧江流域名山名茶企业联盟,策划包装云南茶旅IP,通过打造茶事节庆活动、拍摄影视剧、讲述茶故事茶文化等方式,集中打造“普洱茶”、“滇红茶”等公用品牌,大力宣传云南茶文化,形成现象级宣传热点。
四是创新产品开发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聚才引智,引进有实力的国企、民间资本、运营团队,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开发茶乡生态游、茶工艺体验游、茶马古道探险游、茶禅茶保健休闲游、茶文化研学游、茶树风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推出与市场高度契合的茶旅融合新产品,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把澜沧江流域古树名山打造成为云南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和“三茶”融合的样板。
(本文执笔:杨绍斌;审核:袁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