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坝协商> 典型案例
边寨协商绘愿景 德昂群众尽开颜
发布时间:2024-12-23 16:58:03     阅读次数:17

【核心阅读】镇康县政协《边寨协商绘愿景 德昂群众尽开颜》被省政协评为全省政协系统202130“协商在基层”创新案例之一。该案例从三个层级共治、三个渠道共建、三个举措共筑等三个方面,总结了边寨协商第一村——红岩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协商议事成果转化情况,展示了该村运用协商手段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火热实践,呈现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美好画卷。实践证明,协商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一交一办,当群众真正认识到协商的价值力量并为协商成果落地生根而努力的时候,才是协商之花美丽绽放的时候。

  

边寨协商绘愿景 德昂群众尽开颜

——镇康县军赛民族乡红岩自然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

联合治理协商议事成果转化案例

 

镇康县军赛民族乡红岩自然村位于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处,居住着镇康、耿马、永德三个县户籍人口,具有“一寨三县三乡六村”的特点,全村12390%以上都是德昂族群众。2020529日,针对红岩自然村基层社会治理统一难的问题,镇康县政协组织召开了以“镇康县红岩自然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为议题的“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这场协商成为了临沧市政协在20208月全国地方政协经验交流会议上口头交流发言列举的典型案例之一,得到汪洋主席的高度肯定,概括为“边寨协商”,获得广泛赞誉,被云南省政协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培训教材备选案例。一年多来,协商成果得到有效转化,红岩自然村旧貌换新颜,展现出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景象,充分证明了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的力量所在。

一、“三个层级”共治,探索了联合治理新机制

协商议事会议达成了“成立联合村党支部、制定联合村规民约”的共识,两条协商意见的转化,得到县、乡、村三个层级的高度重视。在县级:镇康县委组织部及时派出基层党建办干部,指导军赛民族乡开展联合村党组织成立事宜,明确了联合村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和保障制度;镇康县民政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文明办、政法委等部门派出联合工作组就联合村规民约的制定作出具体指导。在乡级:镇康县军赛民族乡党委、耿马自治县勐简乡党委及时协商研究成立红岩自然村联合党支部相关事宜,两个乡(镇)党委联合发文,成立了红岩自然村联合党支部。在村级:红岩自然村联合党支部组织召开了“一寨三县三乡六村”123户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红岩自然村联合村规民约》,明确了收取垃圾清运费、大扫除频次、成立联合护村队等事宜。通过县、乡、村三个层级和联合党支部、联合村规民约两个新事物共治作用的发挥,打破了行政隶属壁垒,构建形成了红岩自然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党建引领、一方统筹、多方联动、共驻共建的治理格局,123户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协商议事制度给他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纷纷交口称赞“一寨住着三县人、环境卫生难打整,政协帮忙来协商、联合管理要得成”。

二、“三条渠道”共建,构建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协商议事解决了村里久拖不决的基层社会治理难题,随之迎来了联合党支部带领三县群众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生动局面。一是项目推动。协商意见交办后,整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项目资金379.6万元,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透水路面600米、道路两侧绿化960平方米、雨污管道2000米、改造厨房62户、对民居墙体外观颜色进行统一改造。村庄面貌大幅提升,原来的臭水沟、污水塘,如今小桥流水、花团锦簇,小而宜居、小而干净、小而美丽的生态宜居新农村正在形成。二是企业带动。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协商租赁土地300亩,示范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群众在获得土地租赁收益的同时,每年还有产业利润分红和务工收入。三是群众主动。群众自我振兴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巩固提升橡胶1400亩、蔬菜300亩、澳洲坚果300亩,2021年上半年全村人均收入为16341元,是20156483元的2.5倍。现在的红岩自然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进。

三、“三项举措”共筑,打造了“边寨协商”第一村

协商议事制度带给红岩自然村的,不止于一次协商,而是唤醒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协商意识,凡遇“急难愁盼”之事,红岩自然村联合党支部和乡村振兴理事会就能够主动拿起“协商议事”武器,广泛开展基层协商,共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风尚。一是加强协商文化阵地建设。筹措资金170万元,建设红岩自然村协商文化广场,配套文化标识、文化长廊,将红岩自然村“边寨协商”走进北京的故事展示在文化长廊内,体现艺术性和文化性,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播力。协商文化广场、协商文化长廊和德昂族文化传习所成为红岩自然村乡村旅游的特色景点和“网红打卡地”,引得八方游人纷至沓来,“边寨协商”第一村品牌效应持续擦亮。二是加大协商文化队伍培育。把协商议事工作纳入红岩自然村联合党支部重要职责,负责协调村内协商议事相关事宜。成立德昂族联合文艺宣传队,把协商文化纳入重点宣传内容,把协商快板、协商民歌、协商小品搬上演出舞台,累计开展文艺演出9场次,与南伞镇白岩村文艺演出队开展交流汇演2次,积极宣传阐释政策、广泛传播共识。三是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协商2次,编制出了红岩自然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点、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庄规划;开展产业协商4次,探索发展食用玫瑰产业50亩;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协商3次,化解矛盾纠纷问题4个。小切口、多频次、高效率的协商议事活动,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协商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激发了群众“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协商意识,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格局,取得了群众欢迎、委员认可、社会认同、党政满意的良好效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花在边境村寨绚丽绽放。

 

(本文执笔:张建全,审稿:杨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