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为加快耿马自治县孟定镇芒见村民小组乡村旅游发展步伐,耿马自治县政协将芒见乡村旅游列入“协商在基层”协商议题,通过“一案双商”“一案双促”加快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一幅“人在画里住,客在诗中游”的芒见景区画卷正在人们面前徐徐展现。
文旅融合谋发展 “一案双商”促转化
——耿马自治县芒见组“一案双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典型案例
芒见村民小组隶属于勐撒镇箐门口村委会,一直以来因种植出产优质稻在临沧市内小有名气,2019年被评选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确定为摄影基地,“芒见,再忙也要相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加快芒见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芒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文旅规划目标不清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好,芒见村乡村旅游一直带不火。围绕“芒见旅游资源怎么发掘、文旅如何融合、怎样才能带动乡村振兴”,耿马自治县政协把“协商在基层”与提案办理协商融合起来,通过“一案双商”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一、“一案双商”达共识。针对芒见乡村旅游一直处于温而不火状态,2021年,耿马自治县政协将芒见乡村旅游列入“协商在基层”协商议题。通过调研,发现芒见乡村旅游工作目标不够明晰,虽然有文旅规划,但没有明确一个可以定性的建设目标,群众对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芒见、打造什么级别的旅游景区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在开展工作中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经多次与县级文旅部门和勐撒镇协商,形成了把芒见建设为国家3A级景区的初步意见。2021年12月在芒见组召开了“先锋引领强驱动、人人参与创‘3A’”为主题的“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达成了“力争2至3年将芒见组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成立由党小组成员为主的若干‘旅游发展突击队’,定出一套旅游村民自治公约”的协商意见。为推进协商意见的落实,2022年初,勐撒镇甘纹等5名县政协委员又将协商议事会议意见转化成“关于把芒见自然村打造成3A级景区的提案”,县政协把该提案列为2022年重点提案。在提案办理中,县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与承办单位围绕协商议事确定事项和提案办理落实进行面商座谈,通过扩大提案协商办理的范围和层次,聚焦委员和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凝聚利益相关方共识,推动共商共办。
二、“一案双促”见成效。为抓好芒见协商意见与提案的办理落实,耿马自治县政协高度重视,由县政协主席牵头领办、督办,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多次深入芒见进行督办,督促县级文旅部门和勐撒镇全力抓好落实,助推芒见文化旅游产业文旅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比如,提案提出的“对照3A级景区建设标准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芒见党支部组织全村23名党员牵头,成立了群众工作、民族宗教文化、乡村规划和产业发展、社会治安、文艺等5个旅游发展突击队”,分别负责抓好景区规划统筹、环境提升、文化保护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景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制定《芒见组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村民自治公约》,把保护好古树、古寺、古塔、古井,田园“大春种稻谷,小春种油菜”等写进公约,并将公约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表决通过实施。随即,一场拆墙透绿、人畜分离、房屋风貌提升、景区打造、绿化美化等建设在芒见大干起来,在党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动下,村民由原来的“推着走”“背着走”蜕变成“自己跑”“加速度”,芒见由原来的“山村脚落”蜕变成美丽的“稻香景区”,群众自我振兴意识被唤醒了,乡村文旅之火在芒见燃得更高了,边疆民族团结之花在傣寨开得更绚丽了,为全县扬起了一面“村民自我振兴”的奋进旗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芒见组共投入资金1138万元,完成132户农户房屋傣族文化整体风貌提升,新建稻田观光栈道(步道)、稻田休闲平台、环山步道、露营平台、稻田观光平台、特色产品销售区、傣家特色销售亭、形象IP稻田及游客接待中心、傣族文化展示中心等。一幅“人在画里住,客在诗中游”的芒见景区画卷正在人们面前徐徐展现。
(推荐单位:耿马自治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