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坝协商> 协商动态
沧源自治县政协|院坝协商助推勐来村“讲好普通话 共建和美村”
发布时间:2024-10-23 10:00:00     来源:沧源自治县政协  阅读次数:15

10月17日,一场以“讲好普通话 共建和美村”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活动在勐来乡勐来村委会大寨自然村文明实践广场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李彪出席会议并作点评,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文明到会观摩指导。部分县政协委员,县政协相关委室、县教育体育局、县民宗局等部门负责人、勐来乡党委领导和勐来村组干部、群众及乡贤代表近35人参加协商活动。

图片

有的放矢聚焦民意

县政协及住勐来乡的工青妇界别、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在走访村、组干部及农户时了解到,勐来村大寨自然村是一个傣、佤、拉、汉等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特色民族村寨,先后获得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勐来村大寨自然村积极探索“党建+旅游”发展模式,开发了藏经洞、勐来村傣佤风情园、水产养殖垂钓园等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提高了群众收入,但村民日常多用民族语言、地方方言交流,导致与外界沟通交流不畅,不能很好宣传当地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景区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业也没有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产业。为此大家纷纷提出,希望推广使用普通话,要用普通话搭建起对外交流的桥梁纽带,宣传好勐来村大寨自然村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交融,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群众增收,增进民族团结。

图片

为把握工作方向和着力重点,县政协主席李文明率调研组深入到勐来村大寨自然村,就学校是否推广普及普通话、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否讲普通话、农家乐景区景点是否带头讲普通话等问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深入群众走访、访谈,深入学校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与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紧盯社会热点和舆情动态,聚焦一线民意,为协商议事活动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动协商献“金点子”

协商会上,与会人员针对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协商讨论。

县政协委员、勐来村党总支书记李云龙率先发言并提出“群众不敢说普通话,说不好普通话,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动党员群众,尤其是党员、村组干部要主动带头讲好普通话”的建议。

“我在寨子开了个叫傣佤一家亲的农家乐,能够深刻感受到,学习并讲好普通话与外界人员沟通交流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建议乡党委政府定期组织开展普通话和技能培训,增强我们的服务技能和普通话水平。”二组村民、农家乐代表李金说道。

勐来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党支部书记宋丽萍发言说:“普通话的推广要开展好‘小手牵大手’活动,让有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家庭由孩子带动全家都讲普通话。要在融入生活上发力,要倡导和发动,让普通话走进家家户户”。

县民宗局副局长肖娴姗表示:“讲好普通话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实践,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推广普通话就是各民族心与心的沟通,语言与语言的沟通。所以要学好普通话,同讲普通话,才能走出去,引进来,才能更好地发展”。

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大家踊跃举手,争着为使用推广普通话建设和美村寨提意见,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后,一条条好的意见建议逐步呈现出来,一个个“金点子”最终汇聚在一起。最后达成四个共识:

一是建议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在村内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营造“在日常生产生活交流中使用普通话、讲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加强宣传培训。‌将普通话培训纳入农村培训内容,定期对村内的餐饮服务员、干部群众开展普通话技能培训,提升他们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议完善管理机制。将“礼貌用语、讲普通话”纳入综合治理积分制度考核细则及村民公约,在农家乐、旅游景区等场所设置普通话示范窗口,提示和引导群众与游客讲好普通话。四是建议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发挥好中小学生的示范效应,带动家长、群众推广使用普通话。

市政协副主席李彪表示,此次协商议事会议主题突出、组织有序、协商有效,建议在下一步“双推”工作中,重点抓培训、抓氛围、抓典型,切实将“双推”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形成合力、广泛发动、深入开展、久久为功,营造“双推”浓厚氛围,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