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是布朗族聚集乡,布朗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1%。布朗族的发展与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布朗族蜂桶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乡坚果种植面积达7.73万亩,是全县面积最多乡镇,占全县总面积50%,坚果花期较长,蜜源丰富,是蜜蜂的天然乐园,为发展蜜蜂养殖业创造了良好条件。2020年来,全乡自养蜜蜂的农户年均增长500—600箱,呈逐年递增趋势,现养殖数达5000余箱。 双江县政协调研发现,邦丙乡蜜蜂养殖业由于外来蜂种攻击、过境蜜蜂抢食、养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导致蜂蜜产业难以发展壮大。8月16日,一场由全乡蜜蜂养殖户代表和部分乡村干部组成协商主体,以“发展蜂蜜产业 让幸福生活比蜜甜”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邦况村召开,共话蜂蜜产业发展事宜。

县政协委员、邦丙乡委员履职小组长李晨旭首先通报商前调研情况,指出邦丙乡坚果花蜜俗称“黄金蜜”,口碑好,价格高,市场前景好,但辖区内有少部分村民养殖胡蜂(大土蜂),会攻击损伤本地蜜蜂和人;在坚果花期,外来过境蜜蜂养殖户也来停留放蜂,造成蜜源流失和蜜蜂抢蜜伤亡;乡内蜜蜂养殖户各自为阵,养殖水平和蜂蜜产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倡议乡内群众不要养殖胡蜂,并将禁养胡蜂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日常监管,禁止过境蜜蜂在辖区内停留;成立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科学化养殖蜜蜂。他的提议得到与会人员纷纷赞同。

邦况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兴忠率先发言:“蜂蜜产业是个非常好的产业,我养了100箱蜜蜂,招架不住附近有人养大土蜂,几个月就把我的小蜜蜂咬死20多箱,建议我们村禁止养殖大土蜂”。忙安村村民李文强补充道:“养殖小蜜蜂经济效益好,对老百姓来说更长久,大家要从大局考虑,好好讨论下禁止养胡蜂的方式方法。” “我们乡养殖小蜜蜂的农户越来越多,胡蜂对养殖小蜜蜂的危害太大,为了这个产业发展,我觉得应把禁止养胡蜂写进村规民约,大家一起通过,一起遵守。”忙安村村民田学锋回应。岔箐村村民李贵云应道,“胡蜂有些是野生的,建议把养殖基地旁边的野生胡蜂灭杀,保证养殖基地的蜜蜂存活。”“养胡蜂较危险,怕叮着老人小娃,建议不要养殖胡蜂。”邦况村村民李飞补充道。 禁止养殖胡蜂,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管理成为大家共识。 邦况村村民李学燕说:“我们寨子挨着大路的地,见着人家拉蜂箱过路停留,特别是坚果花开时候,要克监督他们,不能让他们来,避免蜜蜂因蜂群差异抢蜜、打架影响本地蜜蜂存活。” 县政协委员李改进认为,搞小蜜蜂养殖,要先规划保护好现有的养殖资源,建议在蜜蜂采蜜的季节,要在路口设卡拦截拉蜂箱的车,保证本地蜜蜂的发展。 邦况村村民何志强建议:“布朗哨兵”在坚果花期时,加强村组道路巡逻,禁止外地流动养蜂人在本地放蜂,防止外来蜜蜂和本地蜜蜂打架抢食。” 忙安村村民李江学认为,要加强对过境蜂不能停留放养的宣传,让老百姓都知晓,过境蜂停留放蜂给本地蜜蜂造成的影响,大家共同监督。 整个协商过程热烈有序,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共同为蜜蜂养殖事业出谋划策,一致认为要加强对过境蜂监管,保障蜜蜂有良好的采蜜环境,蜂蜜产业才会越做越大。 “小蜜蜂怕农药,有时候农药量拿不准,又没有人教,坚果地农药打多了小蜜蜂也是会死。”岔箐村村民李发厅说。邦况村村民周金明接道:“我们村养蜜蜂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单干,应该成立一个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带动其他农户养殖小蜜蜂。”“成立合作社以后,要规范社员科学化养殖小蜜蜂,要请专业的技术员来指导,培训新加入的社员养殖蜜蜂,科学化养殖才能更好发展。”岔箐村村民罗成棋作了补充。邦况村村民鲍国海又道,“成立合作社后,可引进企业,让企业指导我们更专业、更科学的养殖小蜜蜂,不能对蜂蜜收购有大的帮助。” 县农业农村局牧医中心主任陈进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受到大家的积极性,我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可以成立合作社,把力量团结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县农业农村局会在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最大支持。” 协商达成三项共识:一是加强宣传动员,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小蜜蜂养殖,把禁止养殖胡蜂纳入村规民约,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二是加强监督,各家各户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外面进来的过境蜂监督好,不要让他们在我们村范围内停留;三是要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专业化、科学化养殖蜜蜂,引进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进行养殖和销售。 这场院坝协商会议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等、靠、要”只会阻碍发展,只有“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协商”才能快速解决问题和困难,“口袋”才能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