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2022年6月28日,在全省政协系统深入开展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推进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李彪同志作了《以“三建”促“三化” 推动更好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的大会交流发言,得到与会省政协领导和其他同志的肯定和好评。作为三个交流发言的州市政协之一,临沧市政协的经验突出表现在“建”,即建平台、建基地、建制度。通过“建”把推动委员履职触角前移、重心下沉,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
以“三建”促“三化”
推动更好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
近年来,临沧市政协按照省政协加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的统一部署,着力在建平台、建基地、建制度上下功夫,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常态化、实效化、规范化,实现了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更多元、更紧密、更有效。
一、建立“三类”委员工作室,推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常态化
我们采取专委会组建、界别组建、个人自愿组建三种方式设立委员工作室,把委员工作室建成联系界别群众的主平台。一是在乡镇设立专委会委员工作室。在全市77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立了专委会委员工作室,由市县政协专委会负责人担任工作室主任,成员由入委委员组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联系工作。临翔区政协在玉龙社区设立了民族宗教和外事委工作室,以“委员工作室+协商在基层、提案培育、社情民意收集站”模式开展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目前共组织协商议事2场,培育提案3个,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条,服务群众600多人次,2万多名群众从政协履职成果转化中获益。二是探索设立界别委员工作室。根据各界别委员分布和界别群众需求,把委员工作室建在界别上,由界别牵头人担任工作室主任,其他界别委员为成员。重点在边境村、城市社区、双助推联络点等设立界别委员工作室,经常性沉下去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化解矛盾纠纷、凝聚群众共识等工作。目前共设立界别委员工作室4个。三是鼓励设立专家委员工作室。结合委员个人自身职业特点,在8县(区)探索设立了9个涉及医药卫生、法律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委员工作室,立足专业优势常态化服务界别群众。临翔区政协在居住着8000多户近2万人的玉龙社区设立中医专家王昆委员工作室,每个星期二下午进行义务坐诊,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
二、建立“两个”基地,推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实效化
我们由市县专委会共同选点,建立融合基层履职实践和民主培训功能基地,提升委员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实效。一是明确建的目标。明确建立“两个基地”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县(区)建立8个市政协委员履职组,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80个基层履职实践和民主培训基地。镇康县政协以红岩村“两个基地”建设推动政协协商嵌入边疆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制定管的标准。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村(社区)来建设“两个基地”,统一标准挂好一块牌子,建立包括履职方式、培训内容等工作制度,累计组织开展活动和培训教育230场次,参与群众1.8万多人次。三是统一用的方式。引导委员用好“两个基地”,每年开展一次蹲点调研、参加一次协商议事会议、撰写一篇建言资政专报、反映一条社情民意信息、组织一次协商民主培训活动,目前累计蹲点调研12次、组织协商议事会议18次、撰写建言资政专报12篇、反映社情民意86条、协商民主培训8次,社情民意信息《关于重点保护开发云南古茶园世界茶树基因库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协领导的批示。
三、建立“三项”制度,推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规范化
我们坚持制度先行,探索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形式、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一是建立联系界别制度。17个界别分别由主席会议班子成员、8个专门委员会联系,每个主席会议班子成员、各专委会对应联系2至3个界别,分头指导开展好各类界别活动。备受工商联界别群众关注的三级政协联动助力凤庆“滇红”茶香飘世界等协商案例,被评为全省政协系统“协商在基层”创新案例。二是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推举组织能力较强、工作热情较高的34名委员担任界别召集人,召集人从该界别委员中产生。年内,界别召集人共组织界别专题学习研讨活动2次、界别小组活动12次,积极联系和服务好界别群众。三是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按照就近、就地、就岗的原则,每位委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联系2至3名有代表性的群众,1749名市县政协委员与5280名界别群众建立了固定联系,采取电话、走访、座谈等形式,每季度开展1次联系服务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界别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政协特点规律,聚焦双向发力,搭好台、唱好戏,努力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中展现政协的担当作为。
(本文执笔:王建平 郑耀军,审稿:字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