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地处中缅边境,各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交流交往交融从未间断。开展好“书同文、语同音”的工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4年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协商活动以来,住镇康县广大政协委员切实扛起责任、引领示范,主动投身“双推”协商活动,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份优秀的履职答卷。
“用国家通用语言搭建心与心的桥梁,传播法治思想、传递公平正义,是我们法院干警义不容辞的责任”。镇康县政协委员、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张亚男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委员引领作示范,擦亮司法为民窗口
走进镇康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请讲普通话”的提示标识十分醒目,工作人员正耐心地用普通话与涉诉群众进行沟通讲解,用规范的语言把专业、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说成群众能听懂的“普通话”。
在张亚男看来,法院机关是司法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文明用语、规范用字更是法院心贴心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
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张亚男立足自身工作职能职责,积极亮出委员身份,以身作则,带头在公众场合使用普通话,倡导全院干警在接待群众、开庭、办公、办案等过程中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同时,张亚男发挥领导班子成员“关键少数”作用,推动机关将规范文字及使用普通话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促进了法院机关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不断深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法院机关蔚然成风,让“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学习培训强素质,提升公正司法效能
在法院干警眼中,张亚男特别重视学习,专业能力扎实,并且十分关心干部的成长,是院内的资深法官和业务骨干。在她的“传帮带”下,一批青年干警快速健康成长。
“今天上午的读书活动,张亚男同志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熟练掌握运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让公平正义之声在清晰、准确的表达中传递得更远、更响亮”。法院干警潘菲菲说。
今年以来,在张亚男的推动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了法院干警日常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她组织带动全院干警采取“一对一”结对、培训测试、诗歌朗诵、听写汉字等多种活动形式,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使用工作,广泛调动大家学习、推广、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干警将公正司法落到实处的基本能力,推动了干警作风转变和司法效能提升。
推普普法共促进,助力民族团结进步
镇康边境地区环境复杂、治安管控压力大,提升边境各族群众法治意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把法律服务带到群众家门口,是张亚男带领的普法团队一直在做的事。
在法治宣传实践中,张亚男结合镇康边境民族地区实际,将法治教育与普通话推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工作相融合,深入白岩村硝厂沟、刺树丫口等边境民族村寨开展“强边固防,法治同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在普法过程中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递公平正义正能量。
“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持续深化推普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行动,引领各族群众守护好神圣国土、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为边疆法治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张亚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