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临沧市政协委员张国琴与茶叶“打交道”的第23个年头了。多年来,她艰苦创业、诚信经营,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带领茶农一起致富,以企业家与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扛牢“双重责任”、担当“双重使命”。
2000年,高中刚毕业的张国琴由于家庭原因,没能继续上大学。但她没有气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时,20岁的张国琴每天带领着工人在荒山上挖茶地、育茶苗,建设茶园。创业之初,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她一边扩种茶园,一边通过扦插出售茶苗增加收入。随着鲜叶产量越来越高,她贷款买来机器设备,自己加工茶叶。在茶园里,她一干就是8年。正是这8年时间的历练,让她积累起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
2008年,张国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她的老家凤山镇红塘村附近有一个近60年制茶历史的大摆田茶所正在拍卖出让。在母亲的担保下,她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买下了茶所。2010年,国内两家知名茶企看中其茶所的技术资源,与张国琴达成合作,为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4年后,张国琴注册成立了凤庆县大摆田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并任董事长,以“诚信立业,质量保市,技术护航,生态图强”为战略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每逢摘茶季节,无论多忙,张国琴都会深入茶山,从源头确保茶叶的品质。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加工能力2000吨的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企业。
近年来,张国琴的茶叶事业蓬勃发展,但她时时不忘帮助劳动妇女和贫困群众。同村的杨学美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无法顾及家中的母亲和小孩,家庭陷入了困境。了解到村中普遍存在类似情况后,张国琴热心地帮助了杨学美等10位妇女,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红塘村大围龙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郭映军的父母年逾七十,姐姐先天残疾,自己至今未婚,一家的生活仅靠他日常务农和打零工维持。为了帮助郭映军一家,张国琴把他招进茶厂工作,并手把手传授技术,很快,郭映军成了厂里的技术工人,每月收入达6000多元。从2014年开始,张国琴通过开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活动,共为23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摘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如何把本地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走向小康,一直是张国琴思考的问题。为了带动当地茶企茶农再发展、再增收,张国琴免费为茶农提供有机肥、生物肥,积极组织茶农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推进了茶园精细化管理,茶农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为民履职尽责时,巾帼何须让须眉。近年来,张国琴一心扑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积极修缮村寨、加固道路,持续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慰问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特困户家庭,并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她的公司累计为公益事业捐助270多万元。“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度云南省巾帼志愿服务感动人物”“临沧市社会扶贫先进个人”“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获奖牌匾挂满了大摆田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展室的墙面。这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对张国琴个人、企业发展以及茶产品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她拼搏事业和投身公益的见证。
“人生如茶,苦涩过后终有回甘。”张国琴说,正是一盏盏茶成就了她的今天,今后,她将在用心用情助推临沧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勇担企业家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回馈社会,用力助推乡村振兴。
通 讯 员 陈 垚 禹志明 李忠荣 本报记者 杨丽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