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妇女的骄傲
在地处边疆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提到金桂兰,妇女同胞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金县长是我们的骄傲。
党的阳光哺育成长
金桂兰是在党的光辉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1954年9月,金桂兰出生在耿马县法贺寨的一个普通傣族农民家庭,相比老一辈的经历,最幸福的莫过于在新中国下接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艰苦的环境条件造就了她脚踏实地的干劲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了她坚韧不拔、虚心好学的个性,一路走来,为民办事的务实态度,得到了身边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自工作以来,先后在红卫大队、红卫公社、县政府、市妇联、市计生委、省妇联、省计生委工作,曾任文书、统计员、副大队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委员、县长、主任等职,当选过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和第十届、十一届云南省政协委员。
勤奋敬业的女县长
1984年5月,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金桂兰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成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历史上第一位女县长。面对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她感恩党和人民的培养,也深知,这份殊荣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是多么不易,是鼓励,更是鞭策。到任后,她深入把握县情,理清发展思路,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糖、胶、茶等产业;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企业改革,优化县区经济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边境一线对外开放,积极开设色树坝街、孟定街、遮哈街、勐简街等边民互市市场;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协作,与上海市奉贤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弄巴水库畜牧、渔业等产业;关心基层群众的出行,大力发展县域乡村交通建设;深入工作一线,亲自指挥及处置孟定镇和勐撒镇水灾、鼠疫、霍乱等灾情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身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又是多民族杂居地区,作为一县之长,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工作,以身作则,不排外,做民族团结模范。加上长期在一线工作,熟悉基层,了解群众,为人谦和,基层群众遇事总爱找她,她也总是热心地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在群众中赢得了为民亲民的好口碑。金桂兰同志在任职期间,从未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谋私利,生活上,作为县长的她也一样同群众一起排队购买供应食品,不搞特殊待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多年过去,老百姓见到她仍亲切称她“老县长”,是群众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的认可。
震区群众的主心骨
1988年11月6日21时15分,耿马自治县四排山乡关弄村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震中附近巨石滚落,山崩地裂。由于当天耿马的地震与澜沧的地震属双主型地震,耿马地震后,人员伤亡虽少,但城区95%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楼宇和农村屋舍均受到严重损坏,房屋倒塌近一半,更有部分建筑被夷为平地,城乡通讯、供电、供水和交通全部中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群众惊恐万分,不知所措。县城平时供群众休闲娱乐的白马广场上,瞬间聚集了各方涌来的群众,场面一片混乱。在这紧急关头,金桂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夜色中,她看到满街都是惊恐的群众在四处逃散,她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稳定群众情绪,有序安顿受灾的群众,抢救伤员。恰巧这时,县司法局宣传车刚好行驶到她面前,她迅速站了上去,向惊恐的人群发出了震后的第一个声音:“我是县长金桂兰,刚才这里发生了地震,但大家不要慌、不要怕,党还在,政府还在,我们正在和上级联系,请大家马上撤到安全的地方,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安排……”。这声音一出,慌乱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有的群众听到金桂兰的呼喊后,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我们!她与县委书记李启运同志及陆续赶到的县级班子成员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商议作出了一项项抗震抢险的决议,随后继续赶赴群众聚集区、避难所和医院了解情况、看望伤员,做好群众维稳工作,这一夜,金桂兰未曾合眼。那天晚上,“党还在、政府还在”的声音,让地震后的耿马群众心里很踏实,让他们感到有依靠,有希望。
金桂兰作为一名"父母官",在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她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同各部门的同志一起,吃住在救灾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安排搭建防震棚安置受灾群众,做好灾后衣、食、住、医、防疫等保障工作,同时还要防范余震和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到医院探望伤病员,做好震后心理安抚和疏导工作,避免谣言传播和不必要的恐慌;深入到各单位查看受灾情况,掌握生产生活现状,及时上报灾情及民生信息;组织开展施救和重建,尽快恢复教学及生产等活动;徒步到离县城最远的、不通公路的大兴乡帮助指导乡党委政府恢复正常工作,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维护社会稳定。学校、医院、厂矿、乡镇、群众的家中她都有她的身影,群众的防震棚是否牢固,食品是否有保障,饮水是否安全,取暖问题如何解决,每一件事都仔细过问,周到安排,但她从没有管过自己的家。从地震当晚离开家后,她一直没有回去过,家中的防震棚,都是附近群众帮忙搭建的。这种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全县各族人民这个大家的举动,干部群众看在眼中,记在心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爱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支持下,在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耿马县的救灾重建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干一行爱一行
1989年7月,根据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金桂兰进入云南省委党校学习。1991年9月,学习结束后,提任临沧地区行署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多年,虽然人们的观念已经得到很大转变,但部分地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计生工作开展起来还比较困难,也非常被动。面对这份当时还不为大部分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工作,她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任劳任怨,服从安排。到岗后,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实际工作现状确定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加大对基层计生部门服务站、所的建设力度,加强计生队伍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工作质量;从抓超生、控多孩入手,健全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确保政策目标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加强计划生育普法教育工作,增强广大民众法治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协助落实各项计生优先优惠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处理好计生工作者与育龄群众的关系,树立好计生工作者的新形象。三年间,计生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年2月至1996年5月,金桂兰调任地区妇联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并被提拔为中共临沧地委委员、常委。妇女干部能进入常委班子,既是对妇女干部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妇女界的荣光。她倍加珍惜这份珍贵的荣誉,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投入到妇女儿童事业中。在地区妇联工作期间,她着力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妇女生产技能技术培训和妇联工作基地建设等工作。1994年地县妇联共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14期,培训妇女干部386人次。1994年至1995年间,全区妇联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9523期,培训妇女50余万人次。同时,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还实现全区县级妇联主任全部高配,充分发挥了妇女干部“半边天”作用,激发了妇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为培养选拔妇女干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1995年5月至10月,作为全区优秀少数民族妇女干部,金桂兰被派到国家交通部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她认真学习、虚心求教、踏实工作,得到了部领导和同志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她积极反映的因交通瓶颈制约影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到交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临沧地区争取到了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盘河公路建设。1996年5月,金桂兰被选拔到云南省妇联工作,任云南省妇联任党组成员、副主席,2005年5月,又调任云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直工作到退休。
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傣族少女,成长为人民的县长,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工作者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金桂兰的成长,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结果,在她身上,印证了党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和重视,是对中国共产党“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的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