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区政协> 双江政协
双江自治县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助推甘蔗产业发展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27 18:00:00     来源:《云南政协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425

“以前,我家种了50亩甘蔗,每年砍甘蔗时,需开支2万多元工人伙食费用,这让我压力很大。现在村里成立了甘蔗产业发展互助组,我加入了第二互助小组,对砍蔗工人实行按劳计酬,帮助我节约了大笔额外开支。今年,我家又扩种了20亩甘蔗,全年毛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大文乡大忙蚌村村民陈英仔高兴地说。

640 (61).jpg

陈英仔口中的“甘蔗产业发展互助组”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事情还要从一场以“改吃喝窝工陋习 助群众增收致富”为议题的院坝协商会说起。

大忙蚌村热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双季水稻、橡胶等热带作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大忙蚌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和双江蔗糖企业号召,实施坡改梯项目,大力发展甘蔗产业,2022年甘蔗产量4389吨,平均单产8.36吨。2023年,大忙蚌村增种了甘蔗,为群众持续增收打牢基础。

图片

然而,双江县政协通过调研发现,大忙蚌村在甘蔗种植、砍收过程中,存在劳力投入多窝工、伙食开支大浪费的陋习。对此,县政协决定于2023年5月在大忙蚌村群众甘蔗地里召开以“改吃喝窝工陋习 助群众增收致富”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通过充分协商讨论,会议最终达成了合理用工、勤俭节约、树立新风的共识。

图片

会后,为助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大忙蚌村制定实施甘蔗种植砍收互助办法,进一步细化伙食自理、砍收计件、投劳方式、蔗园管护等规定,明确规定甘蔗种植、砍收期间不提供伙食,杜绝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目前,该村已成立了13个甘蔗产业发展互助组,仅是“伙食自理”一项就为蔗农节省砍收成本200多万元;广大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院坝协商议事会召开前,全村甘蔗种植面积为525亩,如今已增加至2777亩,户均种植甘蔗10亩以上,产量预计增加1.6万吨以上,全村甘蔗收入将达到780万元以上。

图片

同时,大忙蚌村还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将农业生产期间倡导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等革除陈规陋习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充分发挥甘蔗产业发展互助组成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更加关注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矛盾线索苗头并上报,从而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全村基层社会治理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新时代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寨”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图片

“在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过程中,我们除了想办法破除窝工吃喝不良习俗、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外,还认真落实环境卫生‘红黑板’制度,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抓好绿美乡村建设。”大忙蚌村党总支书记蒋春华说。

大忙蚌村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清理房前屋后、道路沿线、河道沟渠的各类垃圾,在村内主干道、农户庭院、公共活动场所等区域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共投入资金23万元,建设卫生公厕1座,清理沟渠12条,新植绿植树木300余株、三角梅120株、栀子花160株。

图片

如今,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助推下,院坝协商议事会议所达成的协商共识已经落地转化,陈规陋习已被革除,大忙蚌村的甘蔗产业越做越大,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宜居宜业和美村寨正在形成,山乡早已展“新颜”。


  • 通讯员 申学德 杨绍平 李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