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播种希望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为云南省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与此同时,云岭大地,处处茶香四溢。随着阵阵春风拂过,一棵棵枝繁叶茂的茶树竞相吐露新芽,茶农们背着竹篓、戴着帽子,迎着暖阳“抢鲜”采摘春茶,共赴一场茶香氤氲的“春事”。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拥有世界最多的古茶资源。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激励政策,抓实主体培养、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拓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稳定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设不断强化,生产规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云茶产品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云茶产业韧性彰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云茶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2023年云茶产业绿色发展公报》显示,2023年云南省茶园面积达803万亩,同比增长0.9%,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六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同期,全省干毛茶产量55.7万吨,较2022年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4.3%;全产业链产值达1504.2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业产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8.6%。云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自202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连续4年稳定增长。
云南省茶产业体量规模虽排在全国前列,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营主体培育不足、产业链延伸不足、云茶品牌引领不足、科技支撑体系不足、市场拓展难度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立足当下回望云茶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郁郁古茶树下、万亩茶园中,从来不乏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寻找云茶产业发展“破局之道”的履职身影。
2022年,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对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全面梳理总结、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云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围绕云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2023年,省政协召开以“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委员、专家们怀揣前期调研的思考和沉淀,就如何写好“土特产”大文章、做精做强云茶品牌等特色产业建言支招,提出了提升茶科技为支撑,加快建设茶要素交易市场及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全省茶叶大数据溯源体系,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茶业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扩大云茶品牌效应等针对性意见建议。
助推万亩茶山变“金山”、片片绿叶成“金叶”,则是省政协倾力帮扶绿春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茶产业是绿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5.5万亩,年产量达2.57万吨,产值达5.25亿元,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新认证达140个,是中国茶叶百强县之一。自省政协办公厅定点帮扶绿春县以来,省政协两级党组立足绿春县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强化联农带农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开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专题培训辅导,积极牵线搭桥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绿春县产业发展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绿春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边疆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富农增收新路子。
同样的“政协履职实践”还发生在地处北纬24度“黄金茶线”的保山市昌宁县。在这个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有着31.5万亩茶园,其中,有48个古茶树群、20余万株古茶树,有2.98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的茶园,2.5万余亩天然富硒的茶园。然而,长期以来,茶地分散、茶园养护不规范、古茶树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该县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为此,昌宁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立足茶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聚焦“基地、产品、文化”三个要素,先后在该县漭水镇、勐统镇、温泉镇、翁堵镇等地召开协商议事会议,针对“云雾茶海”建设、茶旅融合发展、茶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助力持续擦亮昌宁县“千年茶乡”品牌。
而今,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履职“着力点”已不只助推云茶产业走出发展困境,更在于寻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统筹发展新契机。
2023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茶源在中国、中国茶源在云南”得到世人公认,广大政协人在漫漫申遗路上的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被外界看到——普洱市政协委员仙贡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开设农家乐,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为助力解决景迈山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工作的市政协委员张溯带领团队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原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张国华曾以提案形式,针对申遗文本中的申遗文化内涵、文化资源挖掘研究不够等提出建议,希望充分展示多元民族文化价值。
普洱市政协委员讲述的“守望千年茶香”故事还萦绕在耳边,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助推“三茶”统筹发展的“履职之声”已不断响起,充分凝聚,合力奏响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2024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常委、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提出,要让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成为各地茶商的向往之地,成为云南茶文化旅游的“明星产品”和旅游增长极,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州政协委员余海星提出,要深入开展德昂族酸茶的宣传推介与普及工作,推动德昂族酸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融合,将德昂族酸茶打造成全州乃至全省最大的特色产品和特色名片。2025年省两会上,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建议,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省政协委员李若芳建议,出台《云南省茶园基地管理办法》,明确茶园禁用农药和产品名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投入品追溯体系,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传播茶文化、做好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未来,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始终步履不停,坚定踏上云岭大地每一座生机勃勃的茶山、每一个郁郁葱葱的茶园,将助推“三茶”统筹发展的履职实践书写在每一片产业振兴“金叶”上。